广东潮汕吴氏家族发源地?(四川大学吴良教授怎么样)
作者: 飞哥 2023-12-19 23:48:25 选校攻略
广东潮汕吴氏家族发源地?
潮汕吴姓唐末以后由闽迁入
潮汕吴姓,虽史籍曾记载汉代末年揭阳人吴砀,举孝廉,为安成长。但古揭阳地域宽广,含漳浦,接龙川,县治也不知所在,吴砀定居何处?是否有后代流布潮汕?均无所稽考。据现有资料,潮汕吴姓都是唐末以后从福建迁入的。而吴姓入闽,也始于唐末泰伯的62世。先期入闽的吴姓有二支,一支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迁人,另一支由四川转徙江西抚州与南丰之后移入。这二支入闽的吴姓子孙,都有迁徙潮汕的,成为潮汕各地吴姓的始祖,而最早入潮的,则是潮汕吴姓各宗系的共同开基祖。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是泰伯62世孙工部屯田员外郎吴祭及其兄弟堂从吴荫、吴发、吴兴、吴瑞(吉州秘书)、吴良(后为莆田知县)、吴斌(常州刺史)与其家族一行30余人。入闽时间是唐光启元年(885年)。当时北方战乱,京师板荡,而朝廷赋税繁重,民不聊生,盗贼四起,治安混乱。吴祭家族为避乱而与固始县佐王潮及其弟王审知(后为闽王)结伴入闽。吴祭一行人入闽之后,兄弟堂从各居一地,其中分居晋江的吴荫次子吴驹,最早入潮,吴祭的>3世孙吴定、吴本、吴守则于宋代迁居潮汕。

吴——延陵世家
延陵世家——吴氏。目前在潮汕有62万人左右。
源于江苏无锡的多源流姓氏。古代吴姓郡望分布在“延陵郡”“陈留郡”“濮阳郡”。

吴姓尊泰伯(太伯)为始祖,仲雍为传代始祖,二人都是姬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。他们二人还有个三弟叫季历。
长兄二人让位给三弟后,到南方蛮荒之地教化民众,统治地位兄终弟及。


裔孙以国为姓,即吴姓,尊太伯为始祖(吴太伯),仲雍为传代始祖。
潮州吴氏是从福建那边分支出来的
朱元璋册封开国功臣?
在大封功臣前,李善长已经获得了“银青荣禄大夫、上柱国、録军国重事、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、宣国公”的极高地位,此时获封“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、特进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太师、中书左丞相、韩国公,参军国事”。
而且李善长因为是以刘基为代表的浙东集团的对立面——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,朱元璋给予他极高地位就更有一种平衡的味道在里面。
朱元璋科尔丰开国功臣主要是六国公和27侯。比较著名的有韩国公李善长,魏国公徐达,还有曹国公李文忠,邓禹,常遇春。侯爵最出名的就是蓝玉跟刘伯温,伯爵最出名的是汤和。
不过到了后期朱元璋为了给孙子继承帝位铺路,开始大杀功臣,能够善终的除了汤和,徐达,剩下的都因为各种理由给株连了。
洪武三年,公元1370年,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,有34位开国元勋获封爵位。其中,获封公爵者6人,侯爵者28人,
6人为公爵——韩国公李善长、魏国公徐达、郑国公常茂(常遇春的儿子,常遇春去世较早)、曹国公李文忠、宋国公冯胜、卫国公邓愈。
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:
汤和、唐胜宗、陆仲亨、周德兴、华云、顾时、耿炳文、陈德、王志、郑遇春、费聚、吴良、吴桢、赵庸、廖永忠、俞通源、华高、杨璟、康茂才、朱亮祖、傅友德、胡美、韩政、黄彬、曹良臣、梅思祖、陆聚、郭子兴(已去世)等。
1.徐达:朱元璋时代武将中的第一名,若要说为明朝建国立下功劳最多的武将,那答案只能是徐达。说来也是碰巧,徐达其实是朱元璋在濠州时抓得壮丁,善于谋略。
2.刘基:原为一名隐士,后被朱元璋请出山。朱元璋手下谋臣中的第一名,其智慧谋略不低于诸葛亮。朱元璋好几次战役的胜利都要归功于刘基,明建国后被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被杀。
3.常遇春:毛遂自荐来到朱元璋帐下当先锋,明代第一先锋就是他,他在朱元璋帐下的第一场战役就痛击陈友谅,在后面打北元时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。打北元时暴死,享年40左右(我真的忘了)。开国后被奉为开平王。
4.李善长:明开国第一大臣,被朱元璋杀死。
5.李文忠:仅次常、徐两位大将,打仗善于奔袭,常暴死后,李文忠替常遇春连续打击北元,终大获全胜,后被朱元璋杀害。
6.冯胜 邓愈 善于使用火铳(chong第四声)。互相配合打仗,名副其实的强人,后被朱元璋所杀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川大学吴良教授怎么样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